啤酒事業部簡介

﹙上﹚日治時期「高砂麥酒株式會社」的廠區歷史照片。﹙編輯部╱翻攝﹚
﹙下﹚「高砂麥酒株式會社」的酒標,當時臺灣內需不足,還外銷東南亞,故用英文。

組織沿革---

說到臺灣啤酒,要從 1919 年談起,日本芳釀株式會社社長安部幸之助,于日本橫濱召開發起人會議,同年4月,獲臺灣總督府同意,于臺北上埤頭(約于今日臺北市渭水路與八德路交會處),設立全臺第一座專業啤酒制造廠,名為「高砂麥酒株式會社」。此啤酒制造廠,生產設備來自美國夏威夷,導入德國啤酒釀造技術,據文獻記載,當時規劃全廠區面積約14,000 坪,估計年產量為3,002,400 公升。來年正式投料生產,第一批推出產品為「高砂麥酒」,這就是臺灣啤酒的前身。1922 年總督府實施酒類專賣,啤酒本在其中,卻因當時高砂麥酒在臺生產,加上日本各大啤酒廠進口臺灣銷售,牽扯利益龐大,于是啤酒廠商聯手組織游說團,在東京向各機關陳情抗議,最后在國會議員強大壓力下,啤酒暫時不收入專賣。然而,此獨厚啤酒的措施,引起各種流弊,臺灣總督府遂于1933年,決定再次擴大專賣品項,將啤酒納入,以「民間制造、政府專賣」方式經營。

二次大戰結束,國民政府來臺,接管「臺灣總督府專賣局」,「高砂麥酒株式會社」更名為「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啤酒公司」,并于1947 年,再次更名為「臺灣省煙酒公賣局第二酒廠」,生產臺灣啤酒0.6公升瓶裝,一年約 13 萬打。隨著臺灣的政局日漸穩定,經濟起飛,國人啤酒需求量大幅成長,除了擴建既有的臺北第二酒廠廠區、增購生產設備外,1964 年,公賣局向新西蘭多明尼恩公司買下連續發酵法專利,試圖舒緩缺貨壓力,并自1966 年規劃中興啤酒廠(今烏日啤酒廠),1973 年籌備成功啤酒廠(今善化啤酒廠),并隨著中興、成功啤酒廠陸續完工,1975 年「臺北第二酒廠」更名為「建國啤酒廠」。

臺灣啤酒擁有悠久歷史,全體員工以最嚴謹的態度,釀造新鮮的啤酒。

除了廠區新增與擴充外,生產設備也日益精進,1990 年,成功啤酒廠第二期工程,引進戶外發酵、發酵儲酒兩用槽等現代化技術,確立啤酒廠自動化制程,并全面導入新設的復興啤酒廠(今竹南啤酒廠)。隨著經濟大幅躍升、市場逐步開放自由、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  后,2002 年7月,公賣局由行政體系組織轉型企業化公司,更名為「臺灣煙酒公司」,設立「啤酒事業部」,下轄烏日啤酒廠、善化啤酒廠、竹南啤酒廠、臺北啤酒工場四大廠,另管理制瓶廠與瓶蓋廠,繼續生產暢快過癮的臺灣啤酒。

職掌業務---

今日的啤酒事業部,主要負責啤酒廠的生產規劃及產品研發。在縝密規劃下,「竹南啤酒廠」負責供應臺灣北部的啤酒;南部的啤酒需求,則是由「善化啤酒廠」生產;「烏日啤酒廠」除供應中部地區,也是產品研發的中心。更名為「臺北啤酒工場」的建國啤酒廠,仍繼續維持最低生產量,成為國內唯一以啤酒文化為主題的活古跡。

在啤酒事業部的帶領下,四大酒廠秉持「均一品質、新鮮甘醇」的信念,從原材料、釀酒技術、制程監控、品質管控等,皆采最高標準,為消費者嚴格把關,除臺北啤酒工場外均獲得ISO-9001 及ISO-14001 認證。作為臺灣啤酒市場的王者,臺灣啤酒的致勝關鍵,可歸功于不斷創新的研發精神,主要產品可分為臺灣啤酒、金牌臺灣啤酒、MINE 三大系列,包裝也不斷創新變化,從1946 年0.6公升瓶裝臺灣啤酒上市后,1968 年量產罐裝臺灣啤酒,生啤酒則從1948 年有散裝40 公升桶裝問世,到1992 年,上市罐裝生啤酒。其精進啤酒口感的不懈精神,多次榮獲世界級金獎肯定,如0.6公升瓶裝臺灣啤酒,自民國67 年參加瑞士日內瓦第17 屆世界酒類評選會,拿下第一面金質獎后,陸續獲得希臘雅典第27 屆酒類評選會金質獎、第37 屆酒類評選會金質獎等,

百多年來,臺灣啤酒的瓶身包裝不斷變化,圖中所列只是一部分,可見其產品之繽紛多樣。

連番受到肯定。除了提高業績、經營品牌與追求質量外,啤酒事業部也不忘社會責任,贊助文化公益活動,支持國內外體育賽事,組織臺灣啤酒籃球隊、臺啤棒球隊。其中最著名的,是臺啤籃球隊,其前身,為公賣金龍籃球隊,于1968 年創隊,來年成立「公賣凱旋青年隊」,這是國內籃壇最著名的青年軍,培養出鄭志龍、朱志清等一代球星。1999 年,為活化行銷,更名為「臺灣啤酒籃球隊」,為球隊與產品注入年輕活力,超級籃球聯賽(SBL)成立十八球季以來,臺灣啤酒籃球隊于第四、五、八、十三、十七、十八季獲得冠軍寶座,這樣的「綠色奇跡」,擄獲不少球迷的心,其「永不放棄、堅持到底」的態度,成為臺灣啤酒的品牌資產,與「上青」的精神相互輝映。

戰績輝煌的臺啤籃球隊,可說是臺灣啤酒最好的宣傳,繼超級籃球聯賽第四、五球季連霸冠軍后,第十七及十八球季亦重回榮耀,再度連霸王位。

品牌故事---

多年來,臺灣啤酒雖穩坐臺灣的啤酒市場龍頭,卻曾面臨許多挑戰。1994 年,政府開放歐、美及日本等國的啤酒進口,之后又陸續開放酒類廣告在電視播放,日系啤酒商以巨額預算與靈活的促銷活動,搭配成功的廣告,搶走不少市場。面對國外品牌來勢洶洶,臺灣啤酒發揮絕佳的韌性與活力,于1998 年,以「正港本土」的天王伍佰為代言人,拍攝臺啤史上第一支電視廣告,內容結合本土情感與搖滾風,喊出「有青,才敢大聲!」廣告金句,膾炙人口;之后伍佰還在板橋、竹南、臺中、屏東、花蓮,舉辦演唱會,與年輕族群相當「對味」,銷售量順勢上升,塑造臺灣啤酒的全新價值。

挑戰接連而至,2002 年,中國大陸來的啤酒獲準登臺,因為消費者嘗鮮的心理,搶走不少市占率,遂于2003 年,推出苦味度較低、口感清爽的「金牌臺灣啤酒」應戰,再次請來伍佰喊出「咱ㄟ臺灣•咱ㄟ啤酒」廣告詞,辦理開瓶贈獎促銷,還協助政府推廣觀光,先后贊助「屏東黑鮪魚觀光季」、「貢寮海洋音樂祭」,配合「彰化大佛文化季」,推出彰化六景紀念罐等,也結合地方文化舉辦美食節、啤酒節等活動,拉近臺啤與消費者的距離,傳播臺灣啤酒「健康、活力、年輕」的形象,此一連串的成功出擊,讓臺灣啤酒再度打贏勝仗,搶回市占率。除了伍佰,這幾年找來天后張惠妹,年輕人喜愛的蘇打綠、蕭敬騰與羅智祥代言,2011 年更請到天后蔡依林、歌壇大哥李宗盛代言,近年來除配合臺灣大型活動持續推廣「金牌臺灣啤酒」及「臺灣啤酒」,加入臺灣在地水果元素推出「臺啤果微醺系列」、「臺啤微醺系列」及「臺灣啤酒水果系列」,另采用特殊麥芽及多元釀造技術推出「臺啤特釀系列」等啤酒持續提升臺灣啤酒品牌魅力。

未來展望---

將近百歲的臺灣啤酒,面對全球化啤酒市場競爭,仍保持一貫的創意與活力。這幾年,積極搶攻中國市場,也曾參與「2010 年第16 屆亞運會」,成為大會的指定啤酒。未來,希望能持續拓展大陸市場,更進一步,期能將臺灣啤酒的過癮滋味,推廣全世界。

臺灣啤酒的行銷越來越強。無論是頂尖的代言人、或是極富創意的海報設計,都引起社會廣大注目。



 

臺北總公司:100036臺北市南昌路一段四號

Address:No. 4, Sec. 1, Nanchang Rd. Zhongzheng Dist., Taipei City , Taiwan (R.O.C.)

電話總機:+886-2-2321-4567

備案號:滬ICP備11046419號